突破来自改变 突破来自坚持 突破来自努力
——写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公布之际
8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7年批准项目,我院获批准项目25项,直接经费929万元。获批项目数终于打破了我院连续4年在20~23之间徘徊的局面,全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有了新突破,其中,花卉所5项、甘蔗所4项、质标所2项,都突破了往年的资助数,为本所应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奠定了新的研究起点。突破并非偶然,重视必定改变,坚持的结果就是放大突破。
申请量的突破。年初科研处改变了往年的工作方式,把培训工作与工作部署动员会合并进行,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唐开学从“强基础、出人才、提水平”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全院的实际和变革方向,指出研究所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是抓研究所5年乃至长远发展目标、是抓规划年度计划的落实、是抓优秀团队的打造、是抓科技人员人生规划,意义重大深远;科研处、计财处以落实研究所间接经费规范管理和使用为契机,督促研究所建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激励机制,院、所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激励,激发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申请数量达到160项,较往年140项增加了14.29%,略高于集中受理期全国申请10.41%的增长量。
批准量的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年度资助25项,不仅是我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最高的资助项,而且增加了大批的新生力量,其中,首次主持承担国家基金项目的科技人员达18人,占了72%,这些数字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已经从认识上及工作质量上都走出了瓶颈,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了推进工作,研究所或聘请专家指导、或组织行业内同行专家修改、或提供申请人请熟悉专家指导等多渠道、多种形式,为提高申请质量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申请人反复地斟酌与修改,不仅仅是综合、归纳、文字等能力的反复修炼,更是科研思维的再锤炼;科管人员坚守规定,严格要求,保证了申请书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总之,长期的积累与坚持,让我们看到了科研价值的体现,正如甘蔗所黄应昆研究员、质标所刘宏程研究员、药植所季鹏章、园艺所苏俊研究员、生物所杨雅云副研究员等均为连续申报多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那样。同时,我们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感到高兴,花卉所的蹇洪英与蔡艳芬、甘蔗所的刘新龙、经作所的俎峰、药植所的张霁、质标所的刘艳芳等等,加之一大批新加入的新生力量,有了你们的影响和带动,我们坚信全院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会逐年登上新台阶,那样离院党政领导要求年度批准数40项的目标就为期不远了。(审核人:陶大云)
2017年我院获NSFC资助项目一览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项目类型 |
直接经费(万元) |
研究所 |
1 |
野生茶树雄性不育株细胞学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蒋会兵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6 |
茶叶所 |
2 |
甘蔗SCSMV抗性候选基因eIF4E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
单红丽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4 |
甘蔗所 |
3 |
SPS家族基因在甘蔗蔗糖分差异种间的基因型分析 |
刘洪博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9 |
甘蔗所 |
4 |
基于转录组测序筛选甘蔗品种分蘖发生相关基因及功能鉴定 |
刘新龙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8 |
甘蔗所 |
5 |
甘蔗白叶病植原体的传播媒介及其传毒机理研究 |
黄应昆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8 |
甘蔗所 |
6 |
单瓣月季花和亮叶月季的种间分化及保护遗传学研究 |
蹇洪英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9 |
花卉所 |
7 |
油菜素内酯(BR)调控马缨杜鹃适应干旱的机理研究 |
蔡艳飞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1 |
花卉所 |
8 |
TDZ诱导下马缨杜鹃离体叶片再生芽机制及其表达谱分析 |
彭绿春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5 |
花卉所 |
9 |
马缨杜鹃响应低温解除花芽休眠关键基因RdDAM的分子调控机理 |
张露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7 |
花卉所 |
10 |
月季皮刺发育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 |
周宁宁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8 |
花卉所 |
11 |
甘蓝型油菜特大籽粒性状主效QTL位点qSWA9-1精细定位 |
俎峰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7 |
经济所 |
12 |
马铃薯B3群体高密度SNP图谱构建与晚疫病抗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蒋伟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8 |
经济所 |
13 |
骆驼蓬中防治云南特色作物病毒病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结构改造及构效关系研究 |
尚慧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8 |
环资所 |
14 |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稻飞虱天敌-黑肩绿盲蝽的种群遗传结构及迁飞虫源分析 |
李向永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7 |
环资所 |
15 |
哈尼梯田氮素持续供应的土壤碳池涨落机制 |
雷宝坤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8 |
环资所 |
16 |
水稻毫糯扬抗白叶枯病新基因的克隆及作用机理分析 |
杨雅云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9 |
生物所 |
17 |
云南稻米近等基因系抗性淀粉关联成分相互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
曾亚文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8 |
生物所 |
18 |
大湄公河次区域稻飞虱传病毒病的毒源及传播路径研究 |
董家红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7 |
生物所 |
19 |
元江普通野生稻及渗入系镉低积累机理研究 |
曾民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8 |
生物所 |
20 |
滇黄精多糖代谢关键酶基因及其调控糖积累的机制研究 |
季鹏章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7 |
药植所 |
21 |
三七根系分泌物在连作障碍中的生态效应及缓解机制研究 |
张金渝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9 |
药植所 |
22 |
滇龙胆对环境变化的异速生长响应机理研究 |
张霁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4 |
药植所 |
23 |
‘云红梨1号’果皮着色过程中PyHY5基因功能研究 |
苏俊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8 |
园艺所 |
24 |
普洱茶发酵过程对新烟碱手性农药降解行为影响研究 |
刘宏程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8 |
质量所 |
25 |
低温胁迫下转录因子RaMYB1对花毛茛花青素苷合成的调控模式研究 |
刘艳芳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8 |
质量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