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超碰人人做人人爱ⅴa,国产偷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av老司机亚洲精品天堂,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guī)速遞

  • 和諧社會的思想資源與制度資源
    編號:29583
    書名:和諧社會的思想資源與制度資源
    作者:曹英
    出版社:人民公安
    出版時間:2007年5月
    入庫時間:2007-6-14
    定價:33
    該書暫缺

    圖書內(nèi)容簡介

    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2]世紀之初的中國,甫一
    提出,即獲得上下普遍的認同。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六屆六中全
    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ān)于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
    題的決定》將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進一步系統(tǒng)化,第
    一次提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zhì)屬性”,第
    一次將“和諧”寫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目標中,使社會主
    義建設的總體目標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與社會實現(xiàn)“四位一
    體”,并在收入分配中提出宏觀調(diào)節(jié)的政策取向、改變城鄉(xiāng)
    二元結(jié)構(gòu)、建立覆蓋城鄉(xiāng)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發(fā)展和諧勞
    動關(guān)系等方面有了明確的規(guī)劃,力爭實現(xiàn)社會的公平正義.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特征,體現(xiàn)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
    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①。
    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次新的偉大實踐,體現(xiàn)了社
    會各個階層的共同利益、愿望,引起廣泛共鳴,并形成全民
    共識,這在生活方式、利益訴求、價值取向、思想觀念曰益
    多樣化的現(xiàn)代化中的中國,殊為不易。有此核心價值體系的
    感召,有政府政策的民心取向,有各階層的共同努力,成就
    社會的團結(jié)和諧,也當是可以期待的愿景。
    和諧社會的理念,是針對社會的不和諧而言的。和諧是
    理想,不和諧是絕對的存在。不和諧的因素被控制在人類的
    智慧、道德、規(guī)則之內(nèi),就是一種和諧, 因此,和諧是可以
    實踐的理想,并非遙不可及的夢想。在和諧社會,人類可以
    按照自我的自由意志,享受基本的權(quán)利,維持體面的生活,
    弱勢群體的救助亦有制度性安排;暢所欲言,對于不合己意
    的社會問題有充分的表達,尤其是對政治權(quán)力的批評不必憂
    懼報復、壓力甚至威脅;能參與公共政策的決策、執(zhí)行與監(jiān)
    督,對于解決爭議、維護秩序的國家權(quán)力可以抱持良好的期
    待,對于政治權(quán)力的行使期望得到積極的回報;人人得到社
    會起碼的尊重,不懼怕制度的、輿論的與道德的暴力, 即使
    擁有權(quán)力、話語權(quán)的強勢群體的作為亦須得到有效的控制;
    政府權(quán)力是克制的、有限的、受到制約的,對社會資源的分
    配是公平、公開的,程序是公正的,其存在理由是民眾的權(quán)
    利需要,民眾權(quán)利優(yōu)先于政治權(quán)力。質(zhì)言之,社會成員個體
    自由的存在、權(quán)力正義的安排及人類基本價值的被尊重,是
    和諧社會必須的社會、制度環(huán)境,這是人類理性在幾千年發(fā)
    育后得出的基本結(jié)論。
    和諧社會,是針對社會利益出現(xiàn)緊張、矛盾、沖突乃至
    激烈爭斗的現(xiàn)實而提出的。社會資源的稀缺性,使分配社會
    資源的時間先后、份額多少和支付代價的大小顯得尤為緊
    要, 因此,政治權(quán)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歷史表明,統(tǒng)治者
    沒有無爭壓力,必生惰性、奢華,強勢族群利益維護只是依
    賴制度壟斷的慣性,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不平衡安排;長期
    的不平等使得弱勢族群爭取權(quán)利只能取以暴易暴的方式。暴
    力只能產(chǎn)生暴力,理性源于和平的生長;暴力只能是兩敗俱
    傷,無益于任何群體,和平是各方利益的妥協(xié)、有規(guī)則的博
    弈,端賴政府、民間共識的培育,是排斥任何獨占性權(quán)力的
    自然進程。
    和諧社會思想, “雖然帶有不同時代和提出者統(tǒng)治地位
    的烙印,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
    的向往””。傳統(tǒng)中國的和諧社會思想,是中國幾千年文明
    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既有思想人物苦心孤詣的論證,也有
    行為人物的實踐,但總體言之,還只是一個理想。儒家建構(gòu)
    了和諧社會基本的概念、準則、規(guī)則和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系統(tǒng),在思
    想、行為層面有經(jīng)驗、學理的闡揚,對傳統(tǒng)中國政治發(fā)展具
    有精神控制力。在思想層面,儒家由人性善的基本假設, 由
    君子、君主圣賢政治的選擇及民本主義國家政治取向的規(guī)
    定,意圖創(chuàng)設“大同社會” 的思想環(huán)境,指導國家權(quán)力的
    恰適運作;并在君主專制主義的基本制度框架內(nèi),構(gòu)建權(quán)力
    制衡、司法公正、職官管理等“一元獨裁下的三權(quán)分立體
    制”。儒家思想、行為層面的努力, 曾經(jīng)造就了如文景、貞
    觀等盛世局面,但并未阻止專制暴力的急劇擴張與王朝腐敗
    周期律的惡性發(fā)生,說明傳統(tǒng)中國的和諧社會思想假設與制
    度安排有深刻的矛盾之處。但是,這些內(nèi)生性本士資源,仍
    對現(xiàn)代化中的中國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具有重要的
    借鑒價值。

    圖書目錄

    緒論 和諧的本義 ………………………………………………(1)
    一、詞源學意義的“和” …………………………………(2)
    二、“和而不同”……………………………………………(3)
    三、儒家和諧思想的核心與底線 …………………………(9)
    上篇 和諧社會的思想資源
    第一章 圣賢政治………………………………………………(25)
    一、圣君思想 ………………………………………………(25)
    二、君道 ……………………………………………………(28)
    三、賢能政治………………………………………………(44)
    四、臣道 ……………………………………………………(5])
    第二章 民本主義 ………………………………………………(105)
    一、貴民 ……………………………………………………(107)
    二、養(yǎng)民 ……………………………………………………(110)
    三、護民 ……………………………………………………(120)
    四、教民 ……………………………………………………(141)
    下篇 和諧社會的制度資源
    第三章 行政中樞決策體制的“三權(quán)分離” …………………(185)
    一、中樞體制的歷史衍化…………………………………(185)
    二、宰相選賢、分權(quán)制衡與行政安全……………………(207)
    三、六部政務處理機制 ……………………………………(212)
    四、集議、廷議、廷推……………………………………(214)
    第四章 集權(quán)體制下的地方政制 ………………………………(219)
    一、中央集權(quán)下的地方政府組織 …………………………(219)
    二、二級制向三級制的過渡與定型 ………………………(231)
    三、政區(qū)分等制度…………………………………………(248)
    四、區(qū)域劃置的原則 ………………………………………(251)
    五、縣制千年不易 …………………………………………{252)
    六、宗法社會的鄉(xiāng)間社會管理…………………………………(257)
    第五章 御史制度:監(jiān)察獨立與以官制官 ……………………(273)
    一、監(jiān)察制度的演變………………………………………(274)
    二、組織系統(tǒng)獨立…………………………………………(284)
    三、“以小馭大”的政治技術(shù)………………………………(286)
    四、高度重視監(jiān)察官的選任………………………………(290)
    五、注重監(jiān)察方式的靈活性、有效性……………………(293)
    第六章 司法制度:權(quán)力制衡與制度救濟 ……………………(296)
    一、中國法律制度的進化 …………………………………(297)
    二、儒家化的法律原則……………………………………(306)
    三、制度安排………………………………………………(318)
    第七章 職官管理制度的理性化努力 …………………………(351)
    一、分級管理、權(quán)爵分離…………………………………(352)
    二、注重程序、重視學習 ………………………………………(358)
    三、考試錄用制度…………………………………………(372)
    四、考課制度………………………………………………(385)
    五、薪俸制度………………………………………………(400、
    六、致仕制度………………………………………………(418)
    七、重典懲治貪腐…………………………………………(419)
    第八章 本土和諧資源的現(xiàn)代價值 ……………………………(434)
    一、“溫和專制”與“責任專制” ………………………(434)
    二、本土和諧資源的現(xiàn)代價值……………………………(437)
    三、“專制和諧”的根本缺陷………………………………(439)
    參考文獻…………………………………………………………(442)
    后 記………………………………………………(468)
    本書共有468頁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